亚星游戏·[官网]-www.yaxin222.com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三门峡市中医院新院区项目:从“建造”到“智造”
来源:水电十一局 作者:张春杰 翟向东 时间:2025-08-29 字体:[ ] 分享:

当晨曦照过三门峡市建设东路,一片白墙黛瓦的建筑群在经一路渐次舒展,层叠的飞檐静静挑着云影,新中式风格的大楼尽显东方雅韵。作为三门峡市重点民生工程和医疗基础设施升级的核心项目,三门峡市中医院新院区项目秉持“技术创新驱动品质建设”的理念,通过BIM技术全生命周期应用、智慧工地数字化管理、装配式建筑规模化落地等创新实践,累计斩获全国及省级荣誉10余项。

近日,该项目成功入选河南省装配式装修技术典型应用场景(第一批),为医疗建筑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水电十一局以技术创新驱动品质建设,通过标准化的装配式工艺,显著提升施工效率与建筑质量,切实体现央企在民生工程中的责任担当与技术引领力。

以“BIM+”技术破解医疗建筑复杂难题

三门峡市中医院新院区迁建项目位于经一路与建设路交叉口西侧,占地75.66亩,总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700张,包含门诊楼、医技病房楼等五栋建筑,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对完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意义重大,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

医疗建筑如同精密运转的生命体,功能复杂、管线密集,是民用建筑中最复杂的类型之一,像手术室、ICU、影像中心等特殊科室,专业技术强、使用功能复杂,对空间动线和机电系统有特殊要求,传统二维设计常遇专业碰撞、施工返工等问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项目团队自2022年5月开工,便组建精锐团队,以“打造一流现代化中医院”为目标,严把质量关,创新构建“BIM+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以毫米级精度搭建三维可视化模型,覆盖设计、施工全阶段,实现技术难题精准破解与效率提升。

设计阶段,项目部通过BIM模型进行多专业协同碰撞检查,累计排查出管线冲突、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230余处,提前优化调整方案,使设计变更率较传统项目降低65%以上,直接减少因设计失误导致的工期延误与成本浪费。

针对无菌手术室装修、医用气体管道安装等医疗专项工程,项目部利用BIM模型开展可视化技术交底,将复杂施工工艺拆解为三维动态演示,使关键工序一次验收合格率从传统的85%提升至98%。此外,项目还创新将BIM技术与成本管控结合,通过模型关联工程量清单,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成本监控。

凭借在BIM技术应用中的突出创新,该项目荣获“2024年河南省第七届匠心杯工程建设BIM技术应用大赛”二等奖、2024年河南省第八届建设工程“中原杯”BIM技术应用大赛三等奖,以及中国建筑装饰协会2024年第四届“优智杯”智慧建造应用大赛一等奖。

以智慧工地筑牢施工与品质防线

为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项目团队搭建 “三门峡市中医院新院区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打造覆盖“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的数字管理体系,形成施工现场“数字孪生”场景,有效提升管理效率与安全管控水平。

人员管理上,平台接入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实现施工人员实名制管理100%覆盖,精准考勤杜绝代打卡;设备管理中,为23台塔吊、施工电梯等大型机械安装智能监测终端,实时采集运行参数,通过AI算法分析设备状态,成功预警故障12次,设备完好率提升至96%,闲置时间减少30%。

针对医疗项目对环境的严苛要求,项目配置了3套扬尘噪声监测设备与6套自动喷淋系统,实现扬尘超标自动降尘,噪声数据实时上传监管,确保施工环境达标,该智慧工地建设成果获河南省建筑业协会高度认可,入选“2023年度河南省智慧工地示范项目”,成为三门峡市建筑行业智慧管理标杆。

同时,面对三门峡湿陷性黄土复杂地质和医疗建筑严苛品质要求,项目团队创新应用智能建造技术。地基处理阶段,采用“新型智能监测技术+水泥土挤密桩”施工工艺,在每台挤密桩机上安装智能传感器与数据传输终端,实时采集桩体参数,经大数据分析确保桩体质量100%合格,有效解决地基沉降问题。

项目还将智能建造技术与项目管理融合,开发“进度-质量-安全”三维协同管理模块,通过BIM模型关联施工进度计划,实时对比进度偏差并自动预警;质量管控模块内置医疗项目质量验收标准,方便施工人员查询与上传数据,实现质量问题闭环管理。凭借相关成果,项目获中国建筑业协会2024年度绿色建造施工技术竞赛二等奖,累计获6项省级QC成果,获评2025年度“河南省工程建设质量信得过班组”。

以装配式建筑打造医疗建筑绿色样板

作为河南省装配式建筑推广重点项目,新院区建设深度融合 “绿色基因”,项目团队结合医疗建筑功能需求,在结构、装修、机电三大领域大规模应用装配式技术,缩短施工周期,实现绿色施工与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

结构施工中,项目采用预制叠合板、ALC轻质隔墙板构筑建筑主体。相比传统砌筑,ALC墙板安装效率倍增,现场湿作业大幅缩减 90%,建筑垃圾排放量降低75%,其良好的隔音效果与4小时耐火极限,为病房与手术室筑起宁静与安全的屏障。

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创新应用的装配式医用无菌防火板墙面板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接方式,表面抗菌率达99.9%,契合医院无菌环境需求,安装周期较传统抹灰墙面缩短50%;一体化集成卫生间将防水底盘、墙板等在工厂预组装,现场仅需吊装与管道连接,单套安装时间从7天缩短至1.5天,防水合格率达100%,解决传统卫生间渗漏难题。

项目总结的《公共建筑室内装配式医用无菌防火板墙面板施工工法》等2项技术获评“河南省省级工法”,并入选“河南省装配式装修技术典型应用场景”,吸引省内十余家建筑企业前来观摩学习,为医疗建筑装配式应用提供了实践范例。

从BIM全生命周期管理到装配式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从智慧工地的数字化转型到智能建造的精准突破,项目部以科技赋能传统建造,用实践诠释绿色理念,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建造方案,为提升城乡医疗基础设施、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贡献力量,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未来,水电十一局将持续聚焦建筑技术变革,深化BIM应用,完善智能建造体系,创新绿色低碳施工,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多民生精品工程贡献央企力量。

三门峡市中医院新院区项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