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星游戏·[官网]-www.yaxin222.com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清渠北去润华夏
——水电五局建功南水北调工程纪实
来源:水电五局 作者:李潇涵 时间:2025-11-22 字体:[ ] 分享:

丹江口的一汪清泉,在晨曦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它沿着1276公里的玉带蜿蜒北上,穿过黄河的胸膛,越过华北的平原,最终流入首都的脉搏。这条横跨半个中国的水脉长城,在2025年迎来了通水十周年的荣光。当清冽的长江水滋润着北方干渴的土地时,亚星游戏·[官网]-www.yaxin222.com不禁要问:是谁用双手托起了这条生命之河?是谁用智慧编织了这张水网?是谁用坚守谱写了这首治水史诗?

回望来路,“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秋日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如同在华夏大地上投下一颗种子。半个世纪后,这颗种子长成了横贯中国南北1277公里的水利丰碑。在这条奔流不息的水脉上,中国水电五局以“国之大者”的担当,从东线穿黄到中线攻坚,从关键枢纽到配套延伸,跨越三大流域,参建20余项关键工程,用智慧与汗水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治水长歌”。

溯流而上:四十载筚路蓝缕

“500米的隧洞,亚星游戏·[官网]-www.yaxin222.com等了26年。”2010年的春天,随着一声闷雷响彻整个隧洞,黄河隧洞终于贯通了!

时光回溯至1984年,风卷着泥沙掠过荒芜的工地,水电五局的建设者们背着工具包,第一次站在了南水北调东线穿黄勘探试验洞的选址地。彼时,“南水北调”还只是蓝图上的构想,黄河水下隧洞施工更是国内从未涉足的领域。

没有成熟的技术方案,没有专用的施工设备,甚至连详细的地质资料都寥寥无几,五局人带着“敢为天下先”的闯劲,钻进了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的探洞。历经三年攻坚,这条仅500米长的试验洞终于贯通,这个试验洞被称为我国“水利工程第一洞”,不仅为后续穿黄工程积累了关键数据,更开启了水电五局与南水北调工程跨越四十载的不解之缘。

时光流转至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水电五局迎来了全面参与这项世纪工程的契机。从东线穿黄隧洞到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从河南辉县的崇山峻岭到天津干线的平原沃野,五局人的足迹遍布南水北调的关键节点。

在中线京石段,仅用18个月就完成了卢沟桥5271米暗涵的施工任务,成为首都南水北调工程中“文物保护与输水建设共生”的标志性坐标;在淅川,面对南水北调工程中施工技术难度最高、风险最大、工期最紧、工程量最大的工程,五局团队首创“水泥改性”技术,书写“渠首速度”;装配工程方面,水电五局承揽了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惠南庄-大宁段PCCP工程,30多人的团队用不到两年时间完成了管配件制作3295吨。2022年,水电五局挥师引江补汉工程,研发的“三维地质超前预报系统”为洞察复杂山体地质添上“慧眼”;202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雄安调蓄下库及联通工程中标捷报传来,新一代五局人怀揣“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使命薪火,在这片见证过白洋淀生态蝶变的红色热土上,开启调蓄库建设的智慧接力。

四十载风雨兼程,从最初的试验探索到如今的全面建设,从穿越黄河的敢为人先到燕赵大地的攻坚穿岩,五局人用拼搏和智慧实现了“黄河地下走,长江北上流”的工程奇观,在千年大计的蓝图上写出水利强国的新坐标。

世界领先:科技赋能破天堑

南水北调工程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百科全书”,从黄河的粉细砂层到河南的膨胀土,从太行山余脉的坚硬岩石到华北平原的软土地基,每一段工程都面临着独特的技术挑战。水电五局的建设者们深知,唯有以科技为剑,才能劈开这些阻碍输水通道的“天堑”。

在东线穿黄隧洞工程中,穿黄探洞所经过的地层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围岩破碎,渗(涌)水现象频发,断层和裂隙犹如狰狞的巨兽,切割深邃且伴有溶蚀的“伤痕”,形成了“三水连通”的涌水难题。水电五局“穿黄人”迎难而上,采用在涌水点之间布置泄流钻孔分流泄压的方法,如同给狂奔的洪水套上缰绳,然后进行灌浆处理,接着项目技术人员借鉴经验改进止浆塞,进一步有效阻水。穿黄勘探试验洞获取的各项成果为后续穿黄隧洞的设计、施工、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实验经验,成果获得了《水利部科学成果奖》和《国家科技成果证书》。

膨胀土处理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另一大技术难题。在中线工程淅川段,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极易导致渠道边坡坍塌、裂缝,给五局人提出新的建设难题。项目团队独辟蹊径、化险为夷,充分利用当地膨胀土资源,采用稳定土拌合站系统,改良工序组合,攻克了“土工界癌症”,创造了国内膨胀土水泥改性施工系统工艺。昔日“顽土”变身为坚固“屏障”,如今草木葱茏,守护着北上清流,在南水北调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兴隆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关键节点,建在汉江下游粉细砂层软基上,这座轴线长度超三峡500米、围堰防渗难度居国内平原闸坝之首的枢纽工程,堪称“在豆腐上筑坝”。针对粉细砂层渗透稳定性难题,创新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水泥土搅拌桩”组合工艺,完成深60米、厚80厘米的防渗墙施工25万平方米,创下单月施工5万平方米的行业纪录。为解决软基闸坝沉降控制世界性难题,首创“多层级反滤防护系统”,通过黄沙、瓜米石、碎石的精确级配铺设,确保闸坝在软土地基上的长期稳定。该工程多项技术创新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在平原软基地区建设巨型水利枢纽提供了成功的技术范本。

在焦作项目,面对中国城市建设史上首次明渠穿越城市主城区的重大挑战,水电五局创新性地将GPS导航系统应用于挖掘机施工作业,开创国内先河;在天津廊坊项目,五局建设者在富水地层打出2000余口降水井,建成11.7公里“地下长城”;在京石段PCCP管道安装工程中,五局人研发的“管道轴线激光校准系统”,将直径4米的管道安装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一项项技术创新,如同一把把利剑,帮助五局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工程难题,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薪火相传:丹心碧水写春秋

南水北调的江河长卷,是几代五局人用初心铺就、以坚守勾勒的史诗。从1984年穿黄探洞的煤油灯,到2009年辉县段的狂风暴雪,再到2015年助力“南水”汇入密云水库。不同标段、不同年代的五局建设者,用同样的初心与坚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世纪工程中,让“水利报国”的薪火在岁月中代代相传。

20世纪80年代,第一代“穿黄人”王清香带队扎根黄河边,白天,用手锤凿岩、人工出渣,记录每一层岩层的走向与特性;夜晚,煤油灯的微光映着工棚里的图纸,众人围坐推演开挖方案。1986年的初冬,大涌水顷刻突发,开挖工段段长李炳年率先纵身跳入刺骨的水中,共产党员任运江、王选才紧随其后,职工们纷纷跟进,手挽手拆卸40多米长的钻杆……一个多小时后,涌水终于止住,浑身冻僵的建设者们相互搀扶着走出洞,却笑着说:“只要洞在,人就没事!”,为南水北调埋下第一颗“匠心火种”。

2006年,这颗火种在PCCP管道工地燃成火炬。面对惠南庄-大宁段“三缺”困境(缺时间、缺设备、缺场地),项目经理王海然带领30人团队昼夜奋战,仅用两个月就让机器轰鸣声响彻工地。96吨重的D-IP1左弯头制作堪称“毫米级艺术”,团队创新16块分体式工艺,技术员举着放大镜检查每道焊缝,质检员用千分尺测量每个弧度,光滑如镜的焊缝成为全线标杆。寒冬腊月,张坊段抢工现场,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在风雪中猎猎作响。72小时连续作战中,工人们的手冻得握不住筷子,却无人离开岗位。项目经理王海然端来的羊汤热了又凉,成为那段激情岁月最温暖的注脚。

在元氏段15公里的战线上,接过“匠心火炬”的五局人让星火燎原。面对薄壁混凝土裂缝的“顽疾”,副经理靳阔军带领7名80后、90后,用一个月时间手工打造出24米长的衬砌机,将日衬砌量从30米提升到100米。质量负责人汪晓雷则带着团队,每天徒步11公里巡查渠道,用2米靠尺逐段测量,硬是将1厘米的允许误差压缩到毫米级。“穿黄前辈能在冰水里抢险,亚星游戏·[官网]-www.yaxin222.com这点苦算什么!”项目经理康建荣带领团队创新“划段分区管理”,将工程优良率从70%提升至91.7%,让匠心在创新中焕发新生。

跨越四十载,三代人用“多走一步”的责任、“毫米必较”的执着,让初心与匠心融入血脉。“一切为了早通水,掉几斤肉、脱几层皮,心里甜!”这是几代五局建设者的共同心声。

自此,一条条水脉在神州大地上延伸,它们穿山越岭,润泽四方。这是时代赋予“水”的使命,也是一代代五局人用年华书写的伟大“调水梦”。

逐水前行:发展长卷绘新篇

当南水北调的碧波在华北大地流淌十载时,水电五局的建设者们从未停住“逐水而行”的脚步,他们带着前辈“穿黄治水”的精神烙印,让水利报国的赤诚,在新时代治水征程上绽放出更炽热的光芒。

鄂西的崇山峻岭间,引江补汉的隧洞正一寸寸向前延伸。195公里的输水线路,是长江与汉江跨越千里的“拥抱”。五局建设者背着“三维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的设备,用技术为隧洞装上“慧眼”,提前预判风险,让掘进机在复杂地质中稳步前行。当隧洞开挖过半的捷报传来,坚守数月的建设者们终于能走出隧洞,看看山间的暖阳。“前辈们靠手锤凿穿黄河,亚星游戏·[官网]-www.yaxin222.com靠技术劈开群山。”这句话,成了隧洞里最常听见的誓言。

云阳的群山深处,一座装机容量1200MW的“巨型充电宝”,正由五局人亲手筑就。“大坝智慧安全管理中心”屏幕上跳动着无人驾驶振动碾的各项实时参数,摊碾压护一体机舒展长臂摊铺坝料,无人驾驶推土机群默契配合平整基面,无人驾驶碾压机群紧随其后压实,三者借北斗卫星定位与5G网络联动,效率比传统施工提升30%。而这份科技力始终伴着绿意:智慧中心旁的喷淋系统,根据空气质量传感器数据自动启停;运输车辆进出工地,必经过智能冲洗平台;电工安装的太阳能路灯,点亮建全村的黑夜。五局人用科技为“巨型充电宝”注入智慧内核,更以绿色理念守护云阳山水。

雄安调蓄库的晨光里,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轮廓刚被染亮,五局建设者的身影已穿梭在坝体之间。这座坐落于保定徐水区的“水之仓廪”,是雄安新区的“生命水塔”。垂直帷幕灌浆的钻杆钻入地下百余米,在断裂带区域更是深达160米,每一寸钻孔都浸透着建设者的汗水——他们蹲在灌浆机组旁,紧盯压力表的细微波动,生怕错过一丝偏差;处理岩溶库盆时,年轻技术员跟着老班长趴在泥泞里标注地质缺陷,裤脚沾满的黄泥,成了最质朴的勋章。新老建设者的身影在晨光中交叠,成了“千年大计”里最动人的风景。

南水北上,润泽山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为完成这一承载千年梦想、回应百年期盼的世纪工程,五局人凿山穿河、筑坝通渠,以钢铁意志铸就生命水道,以创新科技守护清水北送,以赤诚担当润泽万里山河。当清流奔涌华北平原,当万家灯火因水而亮,那些曾坚守隧洞、鏖战工地的身影,早已融入山河脉络,化为水脉中最动人的印记。

长河奔涌,征程未已。这奔涌北上的,不仅是长江之水,更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澎湃动能。站在通水十周年的新起点,水电五局将继续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国家水网建设中续写新的时代答卷,让南水北调的浩荡清流,永远滋养神州大地,永远守护万家安康。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