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金沙江上游,叶巴滩水电站大坝浇筑正酣,这座在建海拔最高双曲拱坝电站预计今年底投产,每年102亿度的清洁能源将送往华中地区;芒康昂多4300米的高原上,300万块光伏板铺展成一片“蓝色海洋”,年发电量超36亿度,成为西藏新能源开发里程碑工程。一水一光,辉映着雪域高原从能源稀缺到绿色输出的历史性跨越。 巍巍雪山,见证巨变。自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实现了从酥油灯到电灯、从能源受援到电力输出的壮丽蜕变。能源,是这场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引擎。六十九年来,中国亚星游戏官网成都院的建设者们,以生命丈量江河,用智慧点亮高原,在雪域大地铸就了一座座能源丰碑,托举起西藏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踏破“空白区域” 江河铭记报国志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藏广袤大地上的江河,因险峻地势与人迹罕至,水力资源家底一片空白。1956年,胸怀“水电报国”壮志的成都院,派出精悍队伍,奔赴川藏边界的金沙江及昌都地区,拉开了勘探西藏、建设西藏的序幕。 在世界屋脊摸清水能家底,艰险超乎想象。道路断绝,滑坡、雪崩、泥石流如影随形;高寒缺氧,每一次呼吸都是挑战。史料记载,曾有队员乘羊皮筏渡江遭遇险滩,战友被无情的激流吞噬;民主改革时期局势复杂,队员们身背仪器、肩扛自卫武器,负重前行。为绕行一段绝壁或跨越一道深涧,往往需攀爬数日。 然而,使命重于生命。成都院人多次挺进藏区,对鄂穆楚河、再兴沟、金河、澜沧江等河流进行实地勘查,带回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即便在昌都勘测设计期间遭遇反动武装叛乱,技术人员仍坚守岗位。江河奔腾,初心如磐。至1979年,成都院系统整理雅鲁藏布江、拉萨河、澜沧江等流域及羊卓雍湖、直孔等电站的勘测设计资料,首次完成西藏水力资源全面普查。这项填补空白的重大成果,于1985年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为西藏科学开发水能奠定了基石。 时光奔涌,步履不停。成都院建设者深入西藏各地甚至“无人区”,直面生死考验,艰苦卓绝开展水电、风光、地热等资源规划及选点建设,为国家清洁能源基地、西电东送接续基地建设描绘蓝图。 勇闯“生命禁区” 高原明珠耀山河 促进西藏能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成都院近七十载矢志不渝的追求。建设者的足迹踏遍七地市山水,让一颗颗水电明珠闪耀江河,照亮高原千家万户。 上世纪70年代,拉萨及周边虽有小水电、火电支撑,却难解发展之渴。1974年,成都院提出开发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的构想。电站取水口海拔4450米,天然落差840米,装机11.25万千瓦——在如此高海拔建设大型抽蓄电站,全球尚无先例。成都院迎难而上,经20余年攻坚, 1998年建成这座创下“世界海拔最高、中国水头最高、隧洞最长、自动化水平最先进”四项纪录的工程,极大缓解了拉萨、山南、日喀则的“电荒”,谱写了征战雪域的英雄史诗。 在成都院最早进入的昌都,金河水电站2004年提前5个月投产发电,结束了昌都无骨干电源的历史,为玉龙铜矿开发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建设期间,一位驾驶员在翻越海拔5000米怒江山时突发脑溢血。生命最后一刻,他以惊人意志踩下刹车,将车稳稳停在悬崖边,挽救了车上4位同胞的生命——精神丰碑,与电站同立高原。 2010年11月,被誉为“天河”的雅鲁藏布江首次被藏木水电站拦腰截断。作为西藏“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藏木是雅江干流首座投产的大型电站,带动JC、DG等梯级开发,实现了西藏装机规模的历史性跨越。尤为可贵的是,成都院在此设计并建设了世界海拔最高、规模最大、过鱼效果最优的过鱼设施及配套鱼类增殖站,每年培育放流珍稀鱼苗超10万尾,树立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的“高原典范”。 织就“光明之网” 幸福遍洒边陲地 西藏幅员辽阔,高寒农牧区、边远地区的用电曾是突出短板。让每一户边远群众都用上充足稳定的清洁电,成为成都院人不懈坚守的原动力。 阿里,西藏最西端的“生命禁区”。2006年前,这里仍是全国唯一无常规电源地区。1992年,成都院挺进狮泉河开展规划,面对4350米海拔、零下37度极寒的严酷考验。十余年生死较量,终在2007年建成狮泉河水电站,阿里首府彻底告别柴油机间歇发电的历史。稳定电能催生巨变:外来人口涌入,楼宇拔地而起。时任阿里行署专员达瓦感慨:“电站带来光明,水库更改善生态——过去种不活的红柳,如今郁郁葱葱! 2008年,成都院在阿里选址建设光伏电站,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充足稳定的电力,为阿里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3年,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墨脱县仍深陷“电力孤岛”。成都院倾力投入,亚让水电站于2015年投产发电,让墨脱人民彻底告别柴油发电机。四川籍宾馆经营者陈亚欣喜道:“再不怕客人因停电退房了!计划升级设施,迎接中高端客源。” 电源建设牵引电网延伸。藏中电网联网工程等“电力天路”,使高原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外送;成都院设计的输变电工程,让海拔5373米的“世界最高乡”普玛江塘乡告别黑暗;芒康县盐井110千伏输变电EPC工程,助推深度贫困地区由“用上电”迈向“用好电”。一张覆盖全域的光明幸福网,悄然织就于雪域高原。 高扬"西藏精神” 清洁能源谱新篇 在高原上,唯有精神高于高原。六十九载风雪征程,熔铸出成都院“诚信担当、奉献超越”的“西藏精神”。如今,他们持续向绿色能源新高度、新领域进发。 山南措美哲古风电场,傲立于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域之巅。成都院在此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为全球4500至5500米超高海拔区域的风电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成果和工程范本,引领着世界风电开发的新高度。 缺氧不缺精神,纪录不断创造。在海拔4790米的那曲市古露镇,成都院将设计建设世界海拔最高、国内单机容量最大、首个发电设备国产化的地热电站;金沙江上游、藏东南等多能互补重大能源基地加速推进,众多代表性工程逐渐成型。 格桑花向着太阳绽放,雅鲁藏布江欢唱幸福之歌。从叶巴滩的江流奔涌到昂多光伏的蓝海生辉,从羊湖之畔的开拓到哲古草原的风轮旋转,成都院六十九载如磐坚守,信念似喜马拉雅山般坚毅。他们以智慧和汗水,磅礴书写着雪域高原的温暖与光明,让新时代的西藏生机盎然,光芒万丈。 西藏首座装机超50万千瓦电站藏木水电站 世界海拔最高风电项目措美哲古风电场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