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星游戏·[官网]-www.yaxin222.com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水到“坝”成,功立河安——写在东庄水利枢纽下闸蓄水之际
来源:水电四局 作者:彭书园 时间:2025-11-05 字体:[ ] 分享:

巍巍秦岭北麓,泾河峡谷深处,一座230米高的混凝土双曲拱坝如巨龙横卧,截断滔滔泾水,蓄起万顷碧波。2025年11月4日,陕西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这项历经七载攻坚、凝聚无数智慧与汗水的超级工程,向着全面投入运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2018年破土动工到今日“水到坝成”,水电四局以铁军之志、科技之刃,在黄河流域绘就了一幅“防洪减淤、蓄水兴利”的壮丽画卷。

锁泾河:钢铁脊梁铸安澜

黄河宁,天下平。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泾河,以“浊流滚滚”著称,是渭河的第一大支流,更是黄河泥沙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携带的巨量泥沙曾导致渭河下游河道逐年淤高,成为“小水大灾”频发的根源。泾河之上,东庄水利枢纽的诞生,正是化解这一“心腹之患”的战略之举。

作为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东庄水利枢纽以防洪减淤为核心,兼具供水、灌溉、发电、生态等多重功能。建成后,32.76亿立方米的库容将形成强大调蓄能力,使泾河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并将渭河百年一遇洪水削减至50年一遇。更令人振奋的是,通过“泄大拦小、适时排沙”的创新调度,工程投运50年内可减少入渭泥沙30.51亿吨,相当于为渭河下游“清淤疏脉”,足以扭转“小水大灾”的困局。

大坝,是水利工程的脊梁。东庄水利枢纽大坝作为国内唯一在建的调水调沙特高拱坝,其建设历程堪称一部“与天争时、与地争势”的史诗。

2023年2月13日,10号坝段首仓混凝土开浇,开启了长达1000天的浇筑征程。峡谷间,3台30吨平移式缆机如巨臂擎天,昼夜不息吊运混凝土。2024年1月,大坝浇筑突破100米;2025年4月,坝体攀升至200米;2025年7月,19号坝段率先封顶;直至2025年10月30日,大坝21个坝段提前8个月全线浇筑到顶……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四局人“砼心筑坝”的坚韧与智慧。

“100米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坝体高度突破100米时,施工局党支部书记傅华的话道出了建设者的心声。双曲拱坝曲率随高度增加愈发陡峭,模板弧度精度需控制在毫米级,温控防裂更如履薄冰。为此,项目团队创新应用“干冰冷却”“智能温控”等技术,为混凝土穿上“保暖衣”,确保极寒环境中强度稳步增长。

破难题:智慧利刃开新局

在超深帷幕灌浆、百吨弧门安装、冬季施工等世界级难题面前,东庄建设者以创新为刃,劈开一道道技术关隘。

地心深处的“定脉神针”。河床坝基帷幕灌浆孔深达219米,相当于钻透76层高楼。项目团队研发“智能灌浆系统”,通过高精度导向装置与自动配浆技术,让钻头如“GPS导航”般精准穿越岩层,灌后压水试验优良率达100%,为大坝筑牢“地下长城”。

高空之上的“毫米艺术”。重达百吨级偏心铰弧门安装,堪比“百米高空装配精密手表”。建设者运用干冰冷却技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破解抗剪套紧配合难题;多台液压千斤顶组成“智能乐队”,确保百吨门叶吊装过程中“绝对水平”。

峡谷之间的“生命航线”。3台缆机是物料运输的“生命线”。团队研发智能测量系统,将牵引绳垂度检测效率提升77.78%;创新“大循环换绳工法”,使高危作业变为标准化流程,单次换绳节省成本近70万元。

东庄水利枢纽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座大坝。

对于关中平原而言,它是破解水资源困局的“钥匙”。工程年均供水4.35亿立方米,使城镇供水保证率达95%;灌溉保证率从30%提升至50%,昔日的“渭北旱腰带”将变身“关中粮仓”。

对于生态环境而言,它是泾渭流域的“再生之肺”。水库形成97公里长、7.3万亩水面的湿地,有效改善区域小气候;通过生态流量调控,保障泾河下游不断流,为鱼类洄游、候鸟栖息创造生机。

对于能源结构而言,它是绿色发展的“动力引擎”。4台发电机组年均提供2.85亿度清洁电能,年节约标煤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为“双碳”目标注入澎湃动能。

泽苍生:安澜功业利千秋

在东庄水利枢纽建设中,绿色理念贯穿始终,与质量安全共同构筑起工程建设的三大支柱。

项目团队实施“水、气、声、渣”全方位环保管控:废污水处理后循环利用,实现水资源节约;施工区域配备智能洒水降尘系统,有效抑制扬尘;优化爆破工艺,最大限度降低噪声影响。2025年10月,工程顺利通过下闸蓄水阶段环境保护验收,验收组对鱼类增殖站、生态流量保障设施等给予高度评价,标志着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实现协调发展。

在质量安全管控上,工程以“绿色标尺”丈量每一道工序。194万立方米混凝土单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大坝整体温度梯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未发现一条结构裂缝。建设者将绿色施工与质量安全深度融合,严格执行“三检制”和旁站监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与生态环境同步提升。

从大禹治水“疏川导滞”,到东庄筑坝“以库调沙”,中华民族的治水智慧在此刻完成时代跨越。

七年来,水电四局以“党建红”引领“科技蓝”,党员突击队冲锋在抗洪抢险一线,“岗号组”扎根于技术攻关前沿。在“建功十四五”劳动竞赛中,他们创下月浇筑9.77万立方米、坝体月升15米的“东庄速度”;累计形成22项专利、13项工法、5项科技大奖,铸就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水利建设技术体系。

2025年10月21日至22日,陕西省水利厅组织召开的东庄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阶段验收会上,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工程形象面貌和已完工工程质量满足下闸蓄水条件。按照计划,工程于11月4日正式下闸蓄水,初期蓄水高程达715米。这一节点标志着工程由建设阶段向运行阶段迈出关键一步,为2026年底全面投运奠定基础。

泾河峡谷间,碧波初现,大坝巍然。当渭河水脉因东庄而重焕生机,当万千百姓因安澜而安居乐业,这座凝聚着四局铁军心血与智慧的世纪工程,终将在三秦大地上刻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碑。

水到“坝”成,泽被苍生;黄河安澜,盛世可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