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星游戏·[官网]-www.yaxin222.com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清淤通络,焕发“净颜”
水电基础局顺德大良勒流水体综合整治项目管道清淤攻坚纪实
来源:水电基础局 作者:姚瑞 摄影:陈俊杰 时间:2025-08-05 字体:[ ] 分享:

清晨五点的街道,顺峰社区的水泥路还浸在晨雾里,狭窄的检查井旁,管道清淤班组正将缠满油污的淤堵物一点点拖拽出来。作为水体治理的 “最先一公里”,这场地下管网的清淤攻坚战,正在晨雾悄然打响。

溯源把脉:摸清 “血管” 里的沉疴

“管道已经堵了十年八年,不摸清情况盲目施工只会适得其反”。项目技术负责人指着墙上的管网分布图说。开工前两个月,项目部成立青年突击队展开了 “地毯式” 排查,全员徒步丈量2793公里管网;技术员操控 CCTV 管道机器人,在管径仅30厘米的支管中穿梭;无人机航拍与人工摸排结合,最终绘制出一张标注8755处严重淤堵点、76609个错接混接点的 “病情图谱”。

地下管线情况错综复杂,涉及油管、电缆、给水、国防电缆、燃气、通信等多种管线纵横交错。无法采用机械探挖,必须依靠人工探挖,施工周期大幅延长。与此同时,因现状管道已投入使用多年,且连接方式采用平口,施工面附近的原装管线接头处出现较大渗水现象,严重影响了沟槽基础的质量及整体施工进度。

针对不同路段管网的“病症”,项目部制定了一套精准施策的“诊疗方案”。对淤积区域采用水力冲洗结合机器人清淤的疗法,对破损严重的管道实施紫外线固化CIPP修复技术,对错接点位进行路由调整,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攻坚现场:在 “臭水沟” 里凿通生路

正午十二点,地表温度突破 38℃,聚贤小学旁的清淤作业面热气蒸腾。清淤工王师傅正蜷缩在直径 1.2 米的检查井内,用特制工具将黏稠的淤泥舀进吊桶。汗水顺着安全帽带往下滴,在布满污渍的工装前襟晕开深色痕迹,每隔 20 分钟,他就得爬上来换口气,灌下大半瓶藿香正气水。

管道清淤是水体整治的 “先手棋”,工人需钻进仅容一人蜷缩的检查井,用铁锹、高压水枪等工具将淤积的油污、泥沙一点点清理出来。三伏天里,井下温度高达 40℃,淤泥散发的腥臭味呛得人睁不开眼,师傅们每 20 分钟就得轮换一次,出来时浑身都裹着黑泥,只剩安全帽下的眼睛透着亮。

“最难清的是城中村的支管,大型设备进不去,只能靠人力。” 项目施工经理指着一台设备介绍,这可是 “清淤神器”,可将管道内的顽固淤堵物快速解决,但遇到拐角较多的老旧管网,仍需工人钻进井内 “手动剥离”。

在聚贤小学旁的管网改造段,一场 “人机协同” 的清淤战正激烈上演,地面上,吸污车的真空泵发出沉闷轰鸣,将检查井内的污水抽至临时处理池;井下,两名工人配合高压水枪,将冲散的淤泥推向集水井。“这里的管道连接着周边 200 多户居民,必须在开学前完工。” 现场负责人拿着进度表盘算,为抢工期,班组每天多轮轮岗,单日最长连续作业达 14 小时。

经过数月清淤,项目已完成清淤检测25.9千米,累计清除淤泥 3822万立方米,这些数字背后,是管网 “通了”、淤泥 “清了” 的生动实践。

民生温度:把便民放在施工首位

“以前路过这段路总闻到臭味,现在施工队每天冲洗路面,反而干净了。” 家住顺峰社区附近的李阿姨提着菜篮经过作业区,对现场围挡上的 “公示牌” 赞不绝口。项目部在每个施工点设置公示牌,标注施工时段、负责人电话和便民通道位置,还安排专人每天清扫周边路面,用高压水枪冲洗溅落的淤泥。

针对施工可能造成的出行不便,团队创新围挡模式,早高峰收起部分围挡拓宽通道,午间恢复全封闭施工;在学校周边设置临时便民路,工点网格员负责引导行人绕行。“有次暴雨导致路面积水,施工队还调来抽水泵帮助抽排积水。” 居民陈叔的讲述里,藏着施工队与社区的暖心互动。

为倾听居民诉求,项目部多方走访,积极参与各社区、村委会议。根据居民建议,调整作业时间,在高考、中考期间暂停学校周边施工,用实际行动践行 “治水为民” 的承诺。这些看似细微的调整,让民生工程真正赢得民心。

当夕阳为管道镀上金边,施工现场汗流浃背的身影被拉得很长。这场藏在地下的攻坚战,没有惊天动地的轰鸣,顺德团队用无数日夜的坚守,疏通着城市的“毛细血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