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星游戏·[官网]-www.yaxin222.com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天鹅之城的康养新标杆
——写在三门峡市康恒园医养结合工程竣工之际
来源:水电十一局 作者:孙晓敏 时间:2025-08-22 字体:[ ] 分享:

黄河臂弯,天鹅之城,民生福祉再添新彩。

2025年8月,由水电十一局承建的三门峡市康恒园医养结合工程顺利竣工,填补了三门峡市高端医养综合体领域的空白,在黄河金三角区域树起特色鲜明的高端康养综合体,有力托举起人民群众对“老有所养、养有优所”的高品质健康期盼,有力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成为温暖可及的民生典范。

以汗水浇筑“医养之家”

康恒园医养结合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三门峡市委、市政府深化央地合作、聚力民生改善的标杆工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7.8万平方米,划分为康恒园医养结合区、枫林景苑住宅小区和综合门诊楼三大区域。项目以黄河三门峡医院为依托,设置624个养老单元,打造集医疗、康养、居住、商业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端康养社区、养老产业研学基地和康养人才实训基地。

康养项目与普通的住宅项目不同,而是全方位融入智能科技,配备智能照明、环境监测、床边智能呼叫、智能门锁等智慧家居系统。风雨连廊串联院落,全天候保障无障碍通行;特殊设计的浴室、扶手、坐便器,打造无微不至的照护环境;介护区与医护站零距离布局,实现30秒紧急响应;园区设有直通门诊楼的二层连廊通道,5分钟急救圈保障医疗零距离,绿色通道确保转诊高效衔接。

面对复杂的工程要求,三门峡区域部充分发挥在大型工程建设领域积累技术与管理经验,科学组织,精细施工,通过数字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手段全面提升质量管控水平。

项目深度应用BIM技术,对关键区域进行精准设计和施工模拟,确保复杂管线及预埋件定位“零差错”。积极应用高强钢筋、工业化成品支吊架、绿色建材等17项“四新技术”提质增效。针对项目特点编制并严格执行涵盖复杂结构、特殊工艺、医疗专项等领域的21项专项施工方案。建立并动态更新涵盖主体结构、防渗漏、设备安装等关键环节的67项质量风险清单,制定精准预控措施,确保质量风险可知、可控、可消除。

凭借在BIM技术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卓越实践,《运用BIM技术在康恒园医养结合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应用》成果从全国1286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膺建筑工程BIM施工案例赛组一等奖。

安全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项目部严格执行高风险作业许可审批流程,审批人员会进行资料审查与现场核查,查看措施是否到位,人员是否符合且人证合一。作业现场设置明显的许可标识牌,明确作业内容、许可期限等信息。

项目部全面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落地,对施工环境和施工过程实施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结合双重预防机制,将安全风险管控前移,切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此外,项目还成功承办了三门峡市建设工程消防技术中心标准化施工观摩会,其高标准的安全文明施工和先进的消防设施配置获得高度评价。

以初心守护“幸福承诺”

康恒园项目党支部立足“监督、参与、指导服务”的职责定位,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

项目设立了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队、党员示范岗,在关键节点的BIM技术深化设计阶段,党员技术骨干带头成立攻关小组,连续奋战优化管线排布方案,确保复杂区域的“零差错”;在室外管网施工中,党员突击队主动承担夜间作业任务,协调解决材料供应和施工干扰问题,保障工程进度按计划推进。

“今天必须完成电缆线的安装,确保明天供电调试工作。”“这趟桥架吊架间距虽然满足规范要求,但桥架内电缆线较多,需要对吊架进行加密工作,一二三,兄弟们使劲拉!”随着老党员李师傅的口号声,工人们将一根根电缆线放到了指定的桥架内。中午十二点,68份炒面,3箱矿泉水准时送到工地,那一刻劳累的工人们脸上写满了幸福。

在施工高峰期,党员先锋队深入一线,针对高空作业、深基坑支护等高风险工序进行24小时轮班巡查,累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百余项,确保了全年“零事故”的安全目标。此外,项目党支部积极搭建沟通平台,联合设计、监理、运营方等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围绕医养功能布局、适老化细节优化等议题集思广益,推动工程建设与未来运营需求精准对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项目建设一线得到充分彰显。

春风扫过工地,脚手架渐渐拆去,楼栋的轮廓在夕阳里愈发清晰,随着最后一块墙砖贴稳,凝结了无数汗水的项目,终于到了竣工验收的时刻。可项目经理老赵总觉得还不够,他绕着综合服务大厅转,指腹蹭过窗沿的灰:“得让人家推开门时,眼里看见的都是亮堂。” 三门峡区域项目组织全体职工拎着抹布、水桶,拿着扫把、拖把聚在楼下,项目经理拿着扫把站在楼道口,嗓门比平日里亮了三分:“大家伙分工一下,今天务必要把服务大厅清扫完毕!”青年党员职工小张蹲在电梯厅的地砖前,手指攥着刮板来回刮地上遗留的痕迹。不远处的小梁正抱着拖把往下走,每级台阶都要来回拖两遍。太阳西斜时,楼栋里光溜得能照见人影,大家脸上淌着汗却又带着笑。

以匠心见证“岁月安康”

竣工验收并非终点。项目部与运营单位系统细致对接,全面梳理移交建筑结构细部图纸、设备运行参数手册、隐蔽工程记录、日常维护要点等,毫无保留分享建设经验、技术难点、解决方案及优化建议。

“消防系统采用双回路供电,具备自动报警和喷淋双重保障。”“每个养老房间的紧急呼叫按钮直通护理站,系统确保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一句句朴实的叮嘱,凝结着建设者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责任,更饱含着对入住长者安全与安康的深切牵挂。

项目竣工前夕,负责活动区灯光调试的老电工杨师傅仍在现场忙碌。这位有着三十余年工龄的老师傅,逐一检查着墙面上的开关面板,仔细校准每一盏灯具的安装角度。“适老化改造必须把每个细节做到位。”杨师傅边调试边说,布满老茧的双手在开关面板间来回比对,力求让每一处照明都符合使用需求,窗外夕阳的余晖与室内的灯光交织,营造出宁静的氛围,这是团队反复打磨的成果。看着精心调试的灯光,这位有着三十多年经验的老电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他而言,这些点亮的灯具,不仅是为空间提供照明,更是为未来的使用者点亮温馨安详的夜晚。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最终化为对项目圆满交付的踏实,也是建设者用匠心为长者生活点亮温暖承诺的初心。

负责无障碍设施的张师傅,在交付前仔细巡检。他蹲下身,用手掌反复摩挲着坡道边缘的防滑条——那是他带着工友们用砂纸一遍遍打磨过的,既保证了防滑效果,又避免了尖锐边角可能造成的磕碰。那些在工地上反复打磨的细节,终将化为守护岁月的温柔力量。

未来,康恒园医养结合项目将依托黄河三门峡医院的医疗资源、先进的硬件设施和完善的智慧化管理体系,持续深化“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探索并输出可复制的“医、康、养、护、学”一体化服务新模式,为三门峡的医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康恒园医养结合工程

园区形象

内部环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