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日前,水电一局党委持续深化“双满意”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围绕“党建领航、雷霆护航”,将“雷霆行动”作为重要抓手,全力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在基层项目以“党建+安全”双轮驱动持续汇聚发展动能。 筑牢思想根基 构建责任体系 浙江建德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是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产业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水电一局所属建德项目党支部始终将安全生产摆在政治高度来抓,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坚持将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项目党支部通过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安全生产专题学习会、安全生产专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及上级党组织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重要部署、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剖析安全生产典型案例,举一反三,持续强化全员安全意识,筑牢思想防线。 同时,项目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四个责任体系,明确各体系负责人和工作职责。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的安全生产责任网络。“安全部门履职尽责”与“党员干部隐患排查”两者互为补充,形成完整的管理闭环。截至目前,项目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各项安全管理目标持续受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规范现场秩序 强化文明施工 水电一局将安全文明施工与标准化建设作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系统化举措推动现场管理提质增效。 安全文明施工方面,建德项目组建了专业化的安全文明施工队伍,在安全环保部的直接领导下,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和标准化推进工作。队伍建立了常态化巡查机制,每日对作业区域环境、材料堆放、施工通道等进行全方位管控,确保现场工作环境整洁有序。标准化建设方面,项目对安全防护设施、标识标牌、宣传展板等进行规范管理,实现了功能分区明确、环境整洁有序、安全防护统一。 通过持续提升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逐步构建起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安全标准化体系,为实现本质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员示范引领 织密安全网络 “我的网格我负责,我的岗位请放心!”这是一线党员们在建德项目建设中的庄严承诺。项目创新推行“党员责任区+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党员干部纳入安全管理体系,让党旗在安全一线高高飘扬。 在“雷霆行动”实施推进中,项目主要负责人以身作则,坚持开展定期的安全检查和值班值守;党员骨干冲锋在前,根据项目部统一划分,每天对责任区域进行细致巡查;真正让每位党员都成为移动的“安全哨兵”,带动项目全体人员共同守护安全建设根基。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有效延伸了安全管理触角,填补了管理盲区。 此外,在施工一线,党员们主动深入班组,利用班前会、工间休息等时机,以现身说法、案例剖析等生动鲜活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并利用VR安全体验馆的实体资源开展沉浸式教学,将“安全第一”的理念深植于每位作业人员心中。这种常态化、生活化的安全教育,让安全理念不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深入人心、付诸行动的自律准则,取得了良好成效。 智慧赋能监管 创新监管模式 走进浙江建德项目的智慧工地管理中心,高清摄像头将施工全景、关键工序及隐蔽角落的画面清晰传回到电子屏上,实现了对现场情况“一览无余”的可视化监管。 各施工洞口的人脸识别系统不仅是简单的“门禁”,更构成了人员管理的“第一道防线”。系统自动核验人员身份与资质,一旁的显示屏则实时更新包括姓名、工种等详细信息,实现了精准定位,及时掌握‘谁在洞里’,为项目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过各类智慧管理系统,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通过移动设备确认责任区域情况,实现远程监管。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使安全风险管控更加精准高效,加强了隐患排查效率,进一步提升了项目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安全管理的精准化和智能化。 推进党业融合 谱写发展新篇 随着项目生产经营的逐步推进,水电一局所属项目充分发挥“党建+”的融合作用,将“大党建”的工作思路落到实处。项目一线,党员突击队冲锋在最前沿,党员示范岗设立在关键点,党员责任区覆盖全场地。这种“党建+安全+生产”的模式,筑牢了项目“安全网”,也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冲刺年度目标任务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合力。 实践深刻印证,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战斗力。水电一局所属项目将持续拓展“党建+”的广度与深度,将这一机制延伸至技术革新、成本管控、质量管理、绿色施工等更多业务板块,让党建引领真正成为驱动项目高质量建设的核心引擎,持续激发项目团队潜能与建设活力,为实现工程建设的全面胜利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水电一局将坚持“党建领航”、“雷霆护航”,向年度建设目标稳步前进,做到党员冲锋在一线,智慧监管到末梢,责任落实到网格,筑牢安全防线,持续深化“党建+业务”融合,以实干担当谱写高质量建设的新篇章,让党旗在项目建设第一线高高飘扬。 |
||||||
|
【打印】
【关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