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 “产学研” 协同创新发展,日前,贵州工程公司联手贵州大学、东南大学、淮阴工学院,深入公司承建的盘南 2×660MW 低热值燃煤发电项目一线,开展科技创新交流与培训活动。活动以推进重点科技项目研究、强化成果转化为核心,通过一线联动、实地攻坚,彰显公司在人才培育与技术创新方面的责任担当。 一线搭台 校企联动 公司以项目一线为载体,构建 “实地调研 + 技术研讨 + 专利赋能” 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交流组直抵施工核心区域,精准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工艺流程细节,直击一线操作难点痛点,为技术创新点挖掘积累一手资料;联动高校科研力量扎根一线,结合工程实践开展专题研讨,将课堂理论与一线需求对接,保障科研课题的实用性与落地性;通过一线专利编写培训、案例解析及互动答疑,系统提升项目团队与高校师生的成果总结申报能力,为知识产权保护筑牢基础。 协同攻坚 技术破题 依托电力工程领域深厚技术积累,公司针对项目一线核心需求,量身打造 “专题讲座 + 现场示范 + 研讨交流” 定制化体系。资深专家聚焦低热值燃煤发电高效燃烧、节能减排、智能化运维等一线技术难题,结合项目实际工况解析解决方案,分享前沿技术理念;校企双方围绕一线项目优化设计、新技术落地应用等议题建言献策,形成多项可直接应用于一线的技术方案,推动理论研究与一线实践深度融合,为重点科技项目攻坚注入新动能。通过在项目搭建的实践平台上亲身体验和学习,师生们实现了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的跨越,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未来投身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行业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融合赋能 聚力发展 此次深入项目一线的产学研交流活动,是公司践行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实践。通过一线联动,既深化了与高校的协同合作,又破解了部分项目一线技术瓶颈,推动产学研融合走深走实。未来,公司将持续以项目一线为纽带,完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让科研资源下沉一线、技术成果应用一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
|||||
|
【打印】
【关闭】
|
|||||
|
|

